同产品同时搜索,老用户显示的价格却比新用户更高,你是否遇到过这种“大数据杀熟”的情况?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在平台“大数据杀熟”专项调研和规范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行政指导会上,唯品会、京东、美团、携程、滴滴出行等10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共同签署承诺书,承诺不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利用数据优势“杀熟”,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
严正指出当前互联网平台存在的
涉嫌“大数据杀熟”等突出问题
会议现场,唯品会、京东、美团、饿了么、每日优鲜、盒马鲜生、携程、去哪儿网、如祺出行、滴滴出行共10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通报了用户数据使用和管理情况,对数据使用监管提出建议。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法学专家们就相关问题与各企业代表进行互动交流探讨。
据悉,与会部门充分肯定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也严正指出当前互联网平台存在的涉嫌“大数据杀熟”等突出问题,要求平台企业主动担起社会责任,严格规范经营行为,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10家平台代表共同签署承诺书
不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
不利用数据优势“杀熟”
此外,平台企业代表共同学习了市场监管总局提出的“九个不得”,分别签署了《平台企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
承诺书中承诺
一是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低价倾销、不串通定价、不哄抬价格、不价格欺诈。
二是不违法实行固定价格,不违法限制商品生产或销售数量,不违法分割市场。不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不排除或限制竞争。
三是没有正当理由,不实施掠夺性定价、不拒绝交易、不搭售。
四是不进行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
五是不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利用数据优势“杀熟”,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六是不利用技术手段损害竞争秩序,不妨碍其他市场主体正常经营,不对平台内经营者进行不合理限制或附加不合理条件。
延伸阅读
“杀熟”之后“杀富”,警惕大数据作恶新变种
近年来,“杀熟”一词时常出现,诸如订酒店、外卖等,不同用户获得的价格信息大相径庭,“熟客”的价格偏高。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在深圳的不同地方,线上点单某同款商品,定位在豪宅区的价格要高出近30%。网友不禁感叹:“杀熟”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杀富”又来了。
同款商品,两份订单仅因小区地址不同,价格就相差了近30%,实在让人疑惑。一个人不管有没有钱,都不该成为被商家算计的对象。如此技术作恶的手段可以精确瞄准特定人群,今天是“杀”富人,明天则可能是“杀”其他群体。这种定价方式和“暗箱操作”的可行性,让人难以心安。
近年来,一些电商平台会不同程度获取消费者的诸多数据,包括消费习惯、地址、手机型号,甚至还用技术手段探查消费者手机上有没有安装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平台,然后用算法筛选出“有用”的数据,最终差别化地制定价格和推送产品,这就是备受质疑和诟病的大数据“杀熟”。而不管是“杀熟”还是“杀富”,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利用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然后“看人下菜碟”。
商家的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诚实守信的市场原则。无论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是电子商务法等法律,都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大数据杀熟背后可能还隐含着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我国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明确,“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商家利用大数据对不同顾客购买的同一商品进行区别售价,对于花了冤枉钱的一方来说,显然有欺骗成分。
按照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商家存在大数据杀熟等行为,应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不管是大数据“杀熟”还是“杀富”,这种随意定价、区别定价、看人下菜碟式的定价,都应该被及时制止和惩处,消费市场的秩序必须得到更给力的维护和监管。
来源:综合北京晚报、南方都市报